当前的位置:首页  宣传教育  学习材料
抓好作风建设认识要更到位——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之一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把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盯作风领域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采取坚决有力措施予以整治,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更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此,每名党员干部必须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更到位的认识、更有力的行动,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顺应民心是作风建设的基础。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长期以来,作风方面的种种痼疾顽症特别是“四风”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毒瘤”之一。从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旅游送礼、公车私用,到由此蔓延滋长成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一桩桩一件件,消解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吞噬着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领导干部弄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后果就严重了。”不正之风离我们越来越远,群众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人民所盼就是党之所为。面对“毒瘤”,必须毫不留情下猛药、出重拳。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狠抓作风建设,就是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 

  坚定理想信念是作风建设的关键。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是立场问题。党员干部在定思路、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都要扪心自问,自己的言行站在什么立场上,是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还是抱着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贪念。这一公一私,是衡量党性强弱的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有人觉得作风问题多是“小事”,不过是吃几只海参、喝几杯红酒、报销几张车票、顺道看几个景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千万别忘了,这些都姓“公”。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乱花;公权姓公,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无疑是把一己私利置于人民利益之上,而把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固本方能培元。党员干部一定要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守好这个“总闸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定力,对工作、对人民做到极端负责,关键时刻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把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享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官僚虚浮的作风狠狠踩在脚下。 

  坚决有力的行动是作风建设的保障。“四风”问题会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造成极强的腐蚀和麻痹。如果抓一抓就紧、放一放就松,或者“锣鼓敲得震天响,原来就是走过场”,久而久之,顶风违纪者会更加肆无忌惮,人民群众会逐渐失去信心,党的威信会受到削弱,甚至执政根基可能会发生动摇。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用坚决有力的行动,对“四风”问题给予毁灭性打击,决不能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好人”,绝不给那些抱着“躲一时风平浪静”之类侥幸心理的人丝毫喘息之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抓作风建设关键要真抓实干、说干就干、一干到底,用实际行动让“刮风论”“过头论”“矛盾论”“终点论”等奇谈怪论不攻自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条路在我们脚下延伸,终点还在远方。这条路上,由不得我们犹豫、含糊,更没有理由懈怠、退缩。因为我们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只要我们坚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信念,依靠群众的强大支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踩着不变的步伐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在这条路上走出个风清气正,踏出个朗朗乾坤。

 

admin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