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宣传教育  学习材料
【齐鲁钟声】保持“廉洁政治新常态”呼唤植根敬畏
发布时间:2014-11-14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廉洁政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清醒和自觉。这种清醒和自觉,既出于“伸手必被捉”的“不敢腐”,更应源自植根于内心的“不想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旗帜,“零容忍”惩治腐败,“不敢腐”已初见成效。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认为,只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反腐败飓风劲刮,就会形成以“不能腐”、“不想腐”为基本标志的廉洁政治新常态。应当肯定,较之过去对反腐败信心不足,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标志着大家对反腐败成效的高度认同。但在此必须指出,这种认识仍属于思想误区。 

  不否认,“打虎灭蝇”捷报频传,反腐败斗争形成了时空交叉火力网,有效地营造了“不敢腐”的良好环境,但距离终极意义上的“不能腐”、“不想腐”还有很大空间。也就是说,惧于外力作用而“不敢腐”固然很重要,却毕竟是被动的治标。治标不是目的,治本才是关键。要营造廉洁政治新常态,形成 “不能”“不想”,还要靠制度靠法治靠植根于内心的自觉敬畏。与“不敢”相比较,“不能”“不想”难度更大、更具长远性。显然,这是保持廉洁政治新常态的一个时代呼唤。 

  “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作为领导干部,不管愿意不愿意,每天都要与各类人员接触,职务行为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他人行贿的理由、自己受贿的缺口。也就是说,如何行使手中权力是领导干部的一个“软肋”,搞不好就会出问题。因此,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敬畏权力、约束手中权力,始终应当是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想腐”的首关要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应当用于为人民办事而决不能用于谋私,这既是一条为官底线,也是一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这是防止权力腐败的基本前提。否则,位高不是护身符,后台不是保护伞,退休也不是避风港,什么敏感行业、特殊职业、特别情况,都将无一例外被碰个头破血流、落个身败名裂。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铁窗面壁后,在狱中痛心疾首:“我犯错误很重要的原因是摆脱组织监督的结果。这个苦果葬送了我的政治生命。”事实一再表明,监督,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一些党员干部拒绝监督、逃避监督,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敬畏监督,摆正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的关系,真心实意地听取各方面意见,自觉在组织和群众的严密监督下工作,这是确保领导干部“不能腐”的前提。自觉接受监督不仅反映了一种胸襟和气度,更体现了一种政治清醒和明智。 

  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中有句名言:“良心是守护个人为自我保存所启发的社会秩序的保护神。”许多“感动中国”的好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我只是凭良心做人做事”。做好人要讲良心,做好官更要讲良心。人所需要的敬畏很多,但所有的“敬畏”都应当从良心开始,对良心的敬畏是最大的敬畏。良心好比照耀人心的太阳,你做了腐败堕落的糗事,可以逃到天边、躲到国外,或许一时侥幸逃过法纪制裁,却永远逃脱不了良心的照射。良心之于领导干部,说到底是植根于心的一种畏惧——畏惧辜负组织培养、畏惧对不起百姓供奉、畏惧有悖共产党员品节,畏惧有违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等。“不畏人知而畏己知。”这种畏惧具有内在的自律强势,它与党纪国法和内外监督的他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乃至形成一个足以抗拒任何诱惑的保护圈。显然,拥有这种“保护圈”的人,政治生命是安全的,也是令人敬仰并感动的。(于永军)

admin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