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宣传教育  学习材料
在改革中深化 在创新中发展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年成果巡礼(二)
发布时间:2013-05-14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年成果巡礼(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不断在改革中深化、在创新中发展,每一步都闪耀着思想解放的光辉。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30年来,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党不断制定、充实和调整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以及其他反腐倡廉的党内法规,注意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为纪律检查工作提供依据,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刚刚恢复重建的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集中精力开展拨乱反正和端正党风工作。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研究起草并经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根据《准则》的精神,严肃处理了一批严重败坏党风、违反党纪的案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从严治党、严肃执纪的需要,针对当时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滋生蔓延的情况,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党员严重官僚主义、经济方面违法违纪、违反外事纪律、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等8个方面的党纪处分规定和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控告申诉等3个方面的程序性条例。

  党的十四大之后,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继制定了一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法规和制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修订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2005年1月,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8年5月,中央又下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今后5年惩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纪律检查机关坚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党纪法规制度的具体细则和考核办法,使各项法规制度易于操作、便于落实,切实加强对执纪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依纪依法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有效地推动了纪律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滥用,产生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此始终保持清醒。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针对党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得到有效的监督”。1987年7月,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党的十五大以后,各级纪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规定,切实加强了对高、中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中央及各省(区、市)党委建立了巡视制度,许多地方和部门实行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同级纪委意见等制度,一些地方党委和纪委还实行了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

  2003年12月,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制定颁布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提出了集体决策制度、党内信息通报和报告制度等10项具体监督制度。

  2003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开始组建专门巡视机构,配备专职巡视队伍。2004年,发布了《关于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通过开展巡视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发现了一大批勤政廉洁的好干部,也发现了一些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违纪违法案件线索。

  此外,为了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中央纪委、监察部于2005年全面完成了驻中央国家机关的56个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

  在群众监督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纪委积极探索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纪检工作的渠道和形式。不少地区和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制度,组织和发动群众评议政风、行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成员以及党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参与有关监督检查工作;协调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对腐败现象进行曝光。

  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坚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不断面临新的形势,反腐倡廉工作也越来越多地触及一些体制机制层面的深层次问题。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针对腐败行为产生的多方面根源,必须坚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把防治腐败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纪委在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行为,逐步完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减少因分配不合理而诱发的腐败现象。落实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制止党和国家机关违反规定搞“创收”。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业务管理,堵塞产生挥霍浪费、贪污贿赂的漏洞。集中开展了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工作。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整体推进中不断深化,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增强。

  ??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正在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执行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通过全面清理和严格审核,国务院分三批共取消和调整了1806项审批项目,占6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审批项目总数的50.1%。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更加深入,中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到全部中央部门,实施改革的基层预算单位扩大到3643个。

  ??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29个省级政府制定了企业投资核准管理办法,27个省级政府实施了备案管理办法。

  ??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以及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健全。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清理和规范工作逐步深入……

  与此同时,各级纪委还通过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形成防治腐败的整体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呈现出扎实有序、稳步推进的良好势头。(王少伟)

打印】【关闭